5·18 国际博物馆日丨周恩来与花的故事·海棠寄相思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

今天,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将继续向您分享周恩来与花的系列故事之海棠寄相思,邀您线上参与主题社教活动,为美丽的花儿填上春天的颜色吧!

周恩来非常喜欢海棠花。据周恩来的侄孙周国镇介绍,七爷爷(指周恩来)为什么要选择中南海西花厅做自己生活和办公的寓所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西花厅院子里有那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童小鹏曾感慨到,“海棠花盛开的时节,总理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曾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罗青长忆起这些往事思绪难平“总理是中南海里睡得最晚的领导人之一,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他们这些西花厅的工作人员,那时常常见到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映着院子里的海棠花直至东方露白。

如今,西花厅海棠花又要开了……

每当花开时节,芳香满院,微风送来,清香便飘溢在总理的办公室。

1954年,为实现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的和平,日内瓦会议召开,那是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亲自率团参加。

由于美国当时采取完全敌视中国的政策,因此,压根儿就不希望会议有任何成果。在美国的阻挠下,会议前后开了40多天。就在周恩来在日内瓦的会内会外广交朋友,多方协调沟通努力工作时,国内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开花了。在家的邓颖超见花思人,就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厚书里压好,然后连同上年采自北京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一只信封,只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红叶一片,寄上想念”,然后托前往日内瓦的工作人员捎给周恩来。

在南京梅园新村30号的庭院里,也有一棵海棠,是当年周恩来和邓颖超亲手种下的,如今又到了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满院的清香芬芳了整个庭院,也芬芳了我们的心灵。

听完了周恩来与海棠花故事,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为我们心中的海棠涂上美丽的色彩,表达我们对周恩来总理深切的怀念!